莫让“摘星脱帽”成了投机者的盛宴_财经_林更新蒋梦婕散步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19-12-02 09:00

盘和林 财经专栏作家

日前,林更新蒋梦婕散步市场关于“摘星脱帽”行情的传闻再次甚嚣尘上。在不少投资者眼中,每年第四季度到次年二季度中旬是“摘星脱帽”行情高发时期,也是投资者炒ST的关键期。

确实,这种说法有着一定的市场根据,每年的第四季度到次年二季度是企业进行一年财务报表编制或是为了编制做准备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对于有着退市风险的公司而言,注资、剥离亏损子公司、并入盈利子公司等等各类“保壳”动作频发,逃出游客旅馆从而令到股票极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出现强劲的上涨势头。

如此想来,作为一项监管机构向投资者提示风险的工具,“披星戴帽”制度反倒成为投机盛宴,实有些讽刺。不过,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里,“炒壳”的投机行为将逐步迎来制度规范,奥巴马抓大盗中文版投机者可能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从监管角度来看,从2003年我国推行退市制度以来,对于“壳”概念的监管并没有很到位,监管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重要原因也是缺乏经验,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发展,加上对于国际成熟经验的借鉴,linruyouna对于“壳”资源的监管已经日趋成熟,并逐渐形成了我国特色的管理经验。

毫无疑问,“摘星脱帽”行情和严监管卖壳炒壳是存在显著的反比关系。“摘星脱帽”的目的在于“保壳”,而“保壳”的原因在于“壳”资源有着潜在的市场价值。如果监管趋严,“壳”资源的买卖成本自然会提高,便会抑制“摘星脱帽”动机,行情自然就惨淡了。

值得关注的是,暴打书呆子近日监管部门推出创业板重组新规,放松了对“壳”重组的要求,但放松并不意味着放纵,创业板新规其实反映了监管机构对“壳”的复杂态度。一方面是宝贵的上市资源,另一方面是惨淡的经营业绩,失去重组机会的“壳”实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此,“壳”的监管呈现出明显的两面性,即又保又弃。

这也正反映了成“壳”原因的复杂性,一家企业面临退市风险是企业自身的因素、行业因素、宏观因素共同的作用结果,因此,一些行业、企业由于周期性原因而出现亏损,当捱过寒冬期后依然还是“好”公司,如果片面的认为成“壳”便是“垃圾”是不正确的.

因此,笔者认为,监管对于“壳”资源又保又弃并不是矛盾的做法,相反,实际上是将“壳”资源作为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这对于促进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不失为一个创举。用“壳”来引导公司转变了经营理念,扬长避短,发挥与相关企业的协同效应是富有效率的。因此,严监管卖壳炒壳以及部分领域的放松会抑制“摘星脱帽”行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将促进优质“摘星脱帽”行情出现。

总而言之,作为上市企业还是应努力做好本职工作,靠着重组和注资,特别是关联交易以及背靠政府是难以真正将企业拉出泥潭的,并有可能出现“二年亏损一年盈利”的现象。“摘星脱帽”说到底还是一个转亏损为盈利的过程,如果仅把“摘星脱帽”当作过程来看,一定是损害社会整体利益,但改变投资环境和风气注定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企业、投资者、监管部门共同努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